围棋初学者之路_QQ游戏
作者:佚名 人气:0作为一名资深围棋爱好者来说,没有什么比能看见围棋广受欢迎更加另自己高兴了,上次在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随想,虽然回帖不多,但在两天时间里也有一百多位棋友观看了,对我来说是种鼓励.高兴之余,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,余自问还算是一位围棋个中好手,虽然平素到QQ游戏来玩的机会不多(主要是在TOM上下的)但还是希望QQ游戏上众多爱好者的水平能有个提高,故打算做些尝试,把自己多年的围棋心得提出同大家来分享下,如果能对各位的棋艺长进有所裨益,本人一定会万分舒怀.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!谢谢!
学习围棋的人必须从围棋的规则开始学起,我希望大家在学会规则的同时,能多思考一些潜在的问题:
1.首先看棋盘,围棋盘是19*19路,总共361个交叉点,按规则由黑棋先下,之后才是白棋,双方交替在自己想下的点下,直到无处可下终局.判断胜负的标准是(最新)黑棋必须达到185或以上(交叉点)才算是赢,想对应的白棋达到361-184=177或以上(交叉点)才算是赢.
请先允许我解释下判断胜负的标准的由来:大家都常听说过贴目,或者贴子一词,所谓贴7目半,贴3又3/4子,那是什么我等会解释.其实最古老的围棋是没有贴目或者贴子的,最老的在中国,什么朝代开始我不知道,但中国最古老的死活书籍该是<玄玄棋经>,记得好象是在唐朝的时候编写的吧,以前中国的围棋双方各在四个角上的星位(4,4)相对置好黑子白子,才开始下,就是所谓的置子棋.最后判断输赢是以谁超过了棋盘的半数,也就是谁达到了181个为赢,这样的规则持续到民国一直未变.可以说,这个是围棋最为朴素的想法了.双方各行其道,对分江山,谁占地更大,谁为王者!围棋大致是明朝期间传入了日本,日本围棋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,废除了座子下法,更为重要的是,在昭和时期,由日本棋院提出了,持黑先行方必须在最后计算胜负时贴还白棋相应的目数,以平衡先行效力.这也是源于一种最朴素的想法:假设,黑白交替着下,所有下到盘面上的棋都活,那么到最后必然是黑棋181个而白棋180个,那这样的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?于是引进了两个概念,贴目(子),活棋
先来看看贴目:什么是目,简而言之就是战斗到最后,黑白,各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围得的空间(交叉点的总和),它同样是源于一个很朴素的想法,如果双方的下到盘面上的黑白棋相同,那么剔除相同的黑白子(及其所占交叉点)各自余下控制的交叉点比一下多少,不就知道了整盘棋中到底谁围得的地盘更多了么?但有一个问题,双方虽然各自在交替下棋,但落到棋盘的子却会有多少不同.(因为围棋中引进了提子的概念).必须要知道,目的概念最早是在日本引入围棋概念的,中国规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.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,规定将整盘棋提过的对方的子(包括在己方控制范围下对方死掉但未提出棋盘的棋子),最后在计算胜负时,填入到对方的空(没有着子,却为自己控制的空白交叉点)中,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双方在棋盘上的子都相同,而比较各自的空(如上所解释的),多者为胜.这个规则一直持续到昭和时代,最著名的吴清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还在升段赛,和新闻棋战中,下这种规则的棋,直至以后,日本棋院意识到下围棋的黑方(先行方)有不小的优势,根据胜负方的概率统计而规定,必须由黑方最后空中扣除5又1/2目,再和白方比较空的多少,这个就是最早的贴目规则,(里程碑--标志围棋进入现代时期)所谓的五目半(没有半的话会和.最早是贴三目,后来五目,最后五目半)一直沿用至应氏规则产生.
说了那么多,请大家不要忘记了最关键的一点,围棋的根本目的--就是围地,因为最后比较的是你控制的空的多少,而并非是提子的多少.
当然,要达到这样一个围得更多的地的目的,还是需要看下对局双方的手段的.最基本的就是提子和活棋(待续)
学习围棋的人必须从围棋的规则开始学起,我希望大家在学会规则的同时,能多思考一些潜在的问题:
1.首先看棋盘,围棋盘是19*19路,总共361个交叉点,按规则由黑棋先下,之后才是白棋,双方交替在自己想下的点下,直到无处可下终局.判断胜负的标准是(最新)黑棋必须达到185或以上(交叉点)才算是赢,想对应的白棋达到361-184=177或以上(交叉点)才算是赢.
请先允许我解释下判断胜负的标准的由来:大家都常听说过贴目,或者贴子一词,所谓贴7目半,贴3又3/4子,那是什么我等会解释.其实最古老的围棋是没有贴目或者贴子的,最老的在中国,什么朝代开始我不知道,但中国最古老的死活书籍该是<玄玄棋经>,记得好象是在唐朝的时候编写的吧,以前中国的围棋双方各在四个角上的星位(4,4)相对置好黑子白子,才开始下,就是所谓的置子棋.最后判断输赢是以谁超过了棋盘的半数,也就是谁达到了181个为赢,这样的规则持续到民国一直未变.可以说,这个是围棋最为朴素的想法了.双方各行其道,对分江山,谁占地更大,谁为王者!围棋大致是明朝期间传入了日本,日本围棋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后,废除了座子下法,更为重要的是,在昭和时期,由日本棋院提出了,持黑先行方必须在最后计算胜负时贴还白棋相应的目数,以平衡先行效力.这也是源于一种最朴素的想法:假设,黑白交替着下,所有下到盘面上的棋都活,那么到最后必然是黑棋181个而白棋180个,那这样的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?于是引进了两个概念,贴目(子),活棋
先来看看贴目:什么是目,简而言之就是战斗到最后,黑白,各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围得的空间(交叉点的总和),它同样是源于一个很朴素的想法,如果双方的下到盘面上的黑白棋相同,那么剔除相同的黑白子(及其所占交叉点)各自余下控制的交叉点比一下多少,不就知道了整盘棋中到底谁围得的地盘更多了么?但有一个问题,双方虽然各自在交替下棋,但落到棋盘的子却会有多少不同.(因为围棋中引进了提子的概念).必须要知道,目的概念最早是在日本引入围棋概念的,中国规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.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,规定将整盘棋提过的对方的子(包括在己方控制范围下对方死掉但未提出棋盘的棋子),最后在计算胜负时,填入到对方的空(没有着子,却为自己控制的空白交叉点)中,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双方在棋盘上的子都相同,而比较各自的空(如上所解释的),多者为胜.这个规则一直持续到昭和时代,最著名的吴清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还在升段赛,和新闻棋战中,下这种规则的棋,直至以后,日本棋院意识到下围棋的黑方(先行方)有不小的优势,根据胜负方的概率统计而规定,必须由黑方最后空中扣除5又1/2目,再和白方比较空的多少,这个就是最早的贴目规则,(里程碑--标志围棋进入现代时期)所谓的五目半(没有半的话会和.最早是贴三目,后来五目,最后五目半)一直沿用至应氏规则产生.
说了那么多,请大家不要忘记了最关键的一点,围棋的根本目的--就是围地,因为最后比较的是你控制的空的多少,而并非是提子的多少.
当然,要达到这样一个围得更多的地的目的,还是需要看下对局双方的手段的.最基本的就是提子和活棋(待续)
加载全部内容